高效課堂的構建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,有利于扎實推進核心素養教育的開展;有利于真正確立與新課程標準、高考評價體系相適應的教育觀念;有利于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;有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開展;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;有利于新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。 5月19日上午,在人文樓錄播室2,生物教研組進行了“高效課堂”的第二次主題研討?;顒佑山萄薪M長朱玲玲老師主持,參與本次研討活動的有許家豪副書記、生物教研組全體教師。 本次研討活動首先由高一備課組長戴燕燕老師、高二備課組長黃晶星老師分享兩個年段的高效課堂實踐。 戴燕燕老師介紹高一生物學高效課堂實踐。她先指出高一生物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:教師教學方式較為傳統;高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;生物知識抽象性較強。她提出了相應的措施——信息化環境下高一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,應用豐富的生物教學資源來優化生物教學;構建情景教學,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知識;合理設計學習任務,協助學生達成學習目的;利用電子白板融入競賽教學,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。她再以“被動運輸”一節課為例,按照個人初備——集體研備——個人復備三個流程詳細介紹如何構建高一生物高效課堂。 黃晶星老師在高二生物高校課堂實踐活動的匯報中,以《植物生長素》為例,以讀思達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,在課前教學和課堂教學中貫通“讀思達”的這三個要素,通過引導學生查詢、閱讀文獻,有效地制訂實驗方案,讓實驗真實發生,并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、反思、交流及總結,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科學思維(假說-演繹法)的形成,推進科學探究的落實。 分享活動結束后,教師代表暢談了自己的感受,并提出疑惑與兩位老師進行深度探討。最后由許家豪副書記進行總結。她由語文學科的集備拋磚引玉談及集備的重要性,指明“功在平時”,只有平時踏踏實實地去做,在高考時才能從容應對、無所畏懼。她說生物組有很好的學生基礎,應該有很強的學科自信,且有雄厚的師資力量,相信在這樣的背景和真實有力的集備基礎下,生物組會越做越好。
供稿:教務處、生物組
|